在演講的最後,李教授讓學生自由發問,有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中文系的學生除了當編輯與老師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李教授並未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她只說你很排斥當編輯或老師嗎?
我回來想了很久,是啊!那位學生問的沒錯,中文系的學生感覺好像能做的職業並不多,其實我在大學時代就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時我念的是語文教育系,除了教書就無法謀生了,所以我常在想念中文除了當老師還能做什麼呢?當年想不出來,覺得念中文沒用,後來去教書,就沒想過了。那天那個學妹這麼一問,又勾起我的回憶。
年輕時的困惑,過了十幾年,又在年輕的學妹身上看到,我不禁難過起來,但回頭一想,又覺得不需替她擔憂,會思考自己未來,想要開闢出不同道路的孩子,終會走出一條路來,該擔心的是那些渾渾噩噩過日子的孩子吧!
想了好久,給我想到兩個人,念中文系沒做老師和編輯的,一個是現在很有名的蔡穎卿,她是成大中文系畢業,畢業後開餐廳,當媽媽,也做室內設計,出了好多暢銷書,我也很喜歡她的書。
另一個是我大學的學姐,她也不愛教書,她想當廣播人,那時她都去台中廣播打工,努力的學習朗讀、演講。
我想主任請李教授來演講,是想給孩子不同的刺激,不同的想法,給孩子們信心,告訴他們要修第二外語,到外國去做華語教師,畢竟台灣已經中文師資已經飽和,但全球現在掀起一股華文熱,我覺得這樣很好,但講演對象或許安排大一新生會較好。因為學校有應用英語系,也有應用日語系,從大一開始,多學一種外語,對以後就業真的很有幫助,但對大四畢業生說這個似乎太遲了。我猜中文系的學生英語都不大好。但學校有這麼好的資源不用好可惜,而年輕不多培養一些技能也好可惜。
最近的新聞說印度要徵一萬個華語教師,現在已邁入地球村時代,我想中文系的學生都知道,很多地方缺華語教師,但因為英語能力不強也就不敢去。
我想起當初念高中時,學校來了一位新加坡的交換教師,
她來學校教英語會話,平時就跟我們一起住在宿舍裡,她不會說國語,只會一點點台語,我們教她說國語,她教我們英語,現在想想她真的好勇敢,到陌生的國度住一年,而且完全不會那個國家的語言,但過了一年,她的國語會話已經很好了,比我們的英語好,呵呵。
所以我想有勇氣與熱情是最重要的,誠如李教授所說:
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花一輩子的時間投資與努力。
讀中文可以不當老師與編輯,讓中文系的訓練成為一種文化涵養,人格養成,而且好好培養、發掘自己的第二專長,才不會對未來感到茫然焦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