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啟舜是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教授,這一天的演講偏向理論,主要在說明閱讀理解、閱讀策略教學與交互教學法。


 


一、閱讀理解是什麼?


1. 閱讀是一個複雜的歷程,從字-詞-句子-段落-整篇文章。是提取背景知識、建構文字訊息不斷交互作用的心理歷程。包含許多元件。


2. 小一小二學識字。最重要的是閱讀的自動化,要達到流暢的程度(所謂流暢


  是指閱讀時,不是一個字一個字讀,能看到就讀出來才叫做流暢)。


  小三小四學知識。這階段是關鍵期。


  小五小六差距會加大。


3. 理解句子需要一定的時間,越小的孩子所需的處理時間越長。


4. 繪本並不能教孩子識字,是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孩子認識字不是老師教的,大部分是自己學習的。


5.閱讀是一連串的猜測過程。


 


二、影響閱讀的因素:


1. 要理解文章必須有足夠的識字量、相關背景知識及後設認知能力。


(後設認知是指對自己的認知狀況要的了解程度,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讀懂了沒有,可用自己的話把剛剛讀的東西講出來)。


2.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要懂的篩選資料,降低認知負荷,留下重要訊息,才有適當的空間做創作思考。


3.在不同的閱讀作業目標下,讀者在閱讀文章所投入的認知資源不盡相同,閱讀理解的結果也不同。比如說休閒與考試,讀者所投入的記憶力與理解程度,就有顯著差別。又如讀完一本書、讀完一本書寫心得、讀完一本書考試、讀完一本書默寫,其認知資源是不同的。


4.孩子必須了解:閱讀是有目的性的。


 


三、閱讀理解的教學


1. 閱讀必須要教,孩子很難自己學會。


2. RAND報告:


  * 閱讀理解教學必須及早開始,而且必須有系統而且持續的進行。


  * 閱讀教學必須考量社會脈絡,閱讀活動不僅發生在教室裡,也同時發生在整個社會脈絡之中。


  * 具體明確的閱讀策略教學有其必要。


 


四、交互教學法的理論


1. 交互教學法的定義


 1) 較具體,較多人使用,教策略,讓閱讀責任回歸學生本身。促進學生深層理解,不是只有字面理解。


 2 交互教學法包含兩個部分:


   -教導特定、具體可以提升閱讀能力的策略。


   -教學活動是在師生相互對話的情境下發生。


3利用「引導練習」的方式,將簡單而具體可行的策略來教導文章理解。


 


 2. 交互教學法的重點


  重點在教學的過程,教學生如何讀好書,老師示範怎麼讀,學生學老師剛剛怎麼讀,互相交互循環的過程。


 


3. 交互教學法的特點


  具體教導四種策略-摘要、提問、澄清、預測,而「師生對話」是實施這四種策略的手段,是一種強調「責任逐漸轉移」的教學。


 


五、交互教學法的實施方式


  1教導四個閱讀策略


         -摘要、提問、澄清、預測。


  2 教師放聲思考示範


         -在實施初期,教師承擔大部分責任,教師明確示範理解課文時運用的策略。


  3)教師帶領學生練習:


         -教師示範後,學生在下一個段落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邀請學


           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討論和分析課文內容。


  4)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邀請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討論:


         -對其他學生的摘要加以評價或精緻化。


         -就文本內容提出其他的問題。


         -評論其他人的預測


         -對他們不懂的內容要求澄清


         -幫忙解答不清楚或誤解的地方。


5)教師要幫助學生重述問題,精緻化他們的答案。在一連串的引導練習中,逐漸將責任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慢慢負起閱讀的責任,教師從旁觀察,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


 


五、交互教學法的教學流程


 


   教師放聲示範-引導學習-分組練習-獨立閱讀


1)讓學生知道這四種策略。


2)閱讀標題,並預測內容。


3)默讀或朗讀第一段。


4)示範,用以上策略放聲示範。


5)師生進行對話或討論。


6)安排學生做小老師,教師在旁指導或提示。


7)讓學生自行進行,老師做回饋及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e 的頭像
    kate

    廣闊的天空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