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好,這學期開始學校推廣晨讀十分鐘,每週二、四早上不升旗,進行閱讀活動,在8點10分到8點30分這段時間,全校都進行閱讀活動。不止孩子連老師都一起進行閱讀活動。為甚麼老師也要一起看呢?
重點在「身教」。
老師與家長必須親自示範給孩子看,所以現在我會放下批改作業的活動,陪著孩子看書,我想讓孩子知道看故事書很重要,很有趣,所以只要到共讀時間,不論大小事我們都要停下來,全班一起進行閱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閱讀最重要」。
經過一學期的時間,孩子已經習慣二、四早上的共讀,他們很好奇我在看什麼書,我們班的孩子還會靠過來問我:『老師,你在看什麼書啊?好像很好看啊!』有一次我還看到我們班的一個孩子看完一本書,滿足的闔上書,然後開心的說:「好好看啊!」我想我永遠也忘不了他當時幸福的神情。
在家裡,我兒子常看到我在看書,也會跟我說:「媽媽,你好喜歡看書。」然後睡覺前的時間就是我們的親子共讀時間,有時是我念我覺得好聽的故事給他們聽,有時是我們各自看各自的書。我一直很享受這段溫馨的時光,我兒子還常會抱怨太早熄燈,因為書還沒看完。
我想向各位家長說明一下我現在推行閱讀的實施方式。每周二早修的晨讀時間,我們班進行獨立的閱讀活動,因為我們班有23位小朋友,所以我準備了23本繪本,讓每個小朋友一人一本,獨立進行閱讀活動,我編上序號,讓孩子每個星期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書,我這次選擇的繪本都是很棒的繪本,繪者繪圖風格不同,使用的素材亦不同,故事的題材也很多元,希望帶給孩子不同的刺激與趣味。
此外,我帶領孩子一拿到書,先看封面,閱讀書名,作者,繪者,仔細觀察封面的圖,然後進行「文本預測」,也就是觀察封面的圖畫,找尋線索,猜猜看這本書可能在說什麼?等孩子看完整本書之後,再印證看看,我剛才猜的答案是否正確。我希望孩子閱讀完這本書能知道作者在說什麼,常有孩子讀完一本書,卻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這就是沒有讀懂,經由「預測」、「驗證」這兩種行為,孩子可以慢慢學會抓取故事大意,找到文章的重點。
有的孩子看書的速度很快,這時候我就會請他再重看一次,而且不要只看字,也要看圖,其實同樣的一本書,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角度、會帶來不同的感受,而繪本的特色是圖文互相搭配,有時圖畫所欲表達的慨念比文字還多,所以看圖也很重要 。
除了周二早上的獨立閱讀,每周四則是由我為孩子進行朗讀,這學期我為孩子朗讀的故事書是「屋頂上的小飛人」,這本書是瑞典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所寫的,小飛人系列共有三本,是小說而不是繪本,文章篇幅較長,所以由我朗讀給孩子聽。
不同於周二的活動,我希望周四的早上,孩子能靜靜的聽我講故事,教書多年,我有種感覺是孩子越來越坐不住,容易分心,尤其最近天氣熱,情況更是嚴重。所以我希望培養孩子『聆聽』的能力。我會要求孩子將桌上東西收乾淨,因為我不希望他分心,所以要收起所有會讓他分心的東西,再來聽故事時要保持安靜,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說故事的老師和聽故事的同學。因為這是一本小書,所以沒有任何圖片,孩子必須完全靠耳朵仔細聆聽,所以可以培養專注力。
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很有趣,是講一個會飛的小飛人卡爾森和一個小弟弟的故事,因為有好笑,內容很特別、富想像力,小飛人卡爾森雖然是大人,卻很像小孩子,作很多小孩子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所以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我朗讀這本書時,我們班常充滿笑聲,我自己也常念到笑出來,當時間到了,不得不停下來時,孩子都很失望。
讓孩子聽故事聽到欲罷不能,然後自己去看這本書其實是我的最終目的,因為聽老師念,太慢了,結局到底如何呢?還是自己看比較快。如果孩子能抱著這樣的想法,自己去閱讀這本書,那就太好了。
林格倫的書都很幽默,符合兒童的趣味,有些情節爸媽可能不能接受,但我想瑕不掩瑜,對於爸媽不喜歡的部分,我們可以進行深入的討論,也是一種機會教育。
小飛人系列由天下雜誌出版,共有三本,這學期我進行第一本的導讀,我想在學期結束前,應該可以整本讀完。至於第二本和第三本若家長很有興趣,可以自行購買給孩子看,很棒的一套書。至於下學期的朗讀書目也是林格倫所寫的「長襪皮皮」,這個系列也有三本,我將朗讀第一本,也歡迎家長自行購買第二集與第三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