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
1. 閱讀應是會閱讀、多閱讀、愛閱讀。
2. 閱讀不應只是讀過,更應讀懂、讀通、讀透,這需要消化、內化、活化。
3. PIRL S(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研究)一篇文章字數約6000字,但現在小四國語
課文約500字,差距很大,更需加強課外讀物的閱讀。
二、橋梁書的特色
1. 繪本最多三十幾頁,橋梁書約六十幾頁,約五千字。是繪本與文字書的銜接
書種。
2. 有圖有文,從有彩色的頁面到無彩色,每頁字數也會漸漸增加。
三、橋梁書的閱讀策略
教出從記憶層、理解層到回應層的閱讀力。
1. 記憶層
(1)情節、表象、場景、角色,凡是文章中找的到訊息皆屬於記憶層。
(2)台灣小孩關於記憶層的問題都回答得很好。
(3)最常問的問題是5W1H,也就是
WHEN 時
WHERE 地
WHO 人
WHAT 事
WHY 原因
HOW 結果、如何解決發展?
(4)這部分是在做情節整理,提取故事訊息,整理架構,疏通思惟脈絡。
2. 理解層
(1)這是閱讀的重點,也是讀書時畫記的重點。
(2)攫取訊息、進行推論、整合統整訊息、領略旨意、講出主旨。
(3)這是文章看不到,如主角心中的想法,必須從上下文推論的。
3. 回應層
(1)理解層是書中主角的想法,回應層則是連結到讀者本身的經驗與看法。
(2)進行檢驗與評估,提出自己的見解,有內省、聯結、活用、創造四種方式。
四、好老師問好問題
1.好的問題必須環環相扣,先問封閉性的問題,再問思考性的問題,要有深淺的調度。
2.老師提供訊息,讓學生自行推論,不要職節說出答案,問學生對不對。要串連學生問答的線索。
3.老師問的問題,決定孩子的思考方式。
4.問問題前要先建立題庫,做好時間管理,記憶層的時間少,理解層問題的時間多。
5.問問題要練習,不是馬上就能問出好問題,老師也要學習。
五、結語
1.閱讀是需要學習的,學會閱讀(Learning to read ),才能在閱讀中學習(Reading to learning)。
2.老師是學生學閱讀最重要的關鍵,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3.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預測
提問
那天進行小熊貝魯與達達這本書的教學,我們經過小組討論,試著寫出記憶層,理解層,回應層,三種不同層次的問題,再由講師帶領我們進行討論。
記憶層的問題
理解層
回應層
問題的排序也很重要,要思考哪個題目在前,哪個題目在後。